黄鸣:“中国制造”是这样炼成的
黄鸣:中国制造是这样炼成的
——搜狐财经专访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
搜狐财经专访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 |
企业家要学会忍受孤独
在大多数人看来企业家的生活都是让人艳羡,他们拥有名誉、地位和金钱。然而企业家的真实生活却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在12月8日的中国制造 业论坛上,再次的见到黄鸣董事长,依旧风尘仆仆。算上这次采访已经是第三次对他进行专访了,他身上散发的不仅仅是企业家的坚强干练,还有一种朴实和让人很 舒服的亲切感。
黄鸣不喜欢坐飞机,如果时间允许,相比之下他更喜欢坐火车,他也很少坐自己的车去较远的地方参加活动,虽然这样很方便,但是很浪费,他说:“从德州到北京一趟汽车就是一千多块,坐公交的话即使是软卧也不到三百,除非四个人。
| |
在电视和电影上看到的大老板通常是出入高级酒店,海上豪华游艇休闲,但真实的走近这些企业家才发现,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毕竟高于生活,开玩笑的问 黄鸣是否体验过这样的生活,他说:“影视剧中宣传的这种生活对年轻人是一种误导,它没有真实反应企业家群体的的生存状态,我不是这种生活,我碰到很多大老 板也不是这种生活。一次我跟李东生说,我们经常开会到凌晨四五点,他说,他们虽然不用起早了,但是开会到四五点钟很正常,紧急会议,拉不开栓是正常的。”
经常面对采访、对话、演讲、镜头,大家已经习惯的看到黄鸣意气风发的一面,但是正像七匹狼的一则广告那样,男人有很多面,他们有坚强的一面、成 功的一面,他们也有疲惫的一面、孤独的一面。在一般人看来很普通的生活愿望,对企业家而言却显得很奢侈。和黄鸣谈话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社会应该对企业家 给于更多的关怀和理解,虽然,他们必须坚强,并学会忍受孤独。
2007年,是中国谈论全球化、国际化最多的一年。也是“中国制造”遭到西方媒体质疑和诟病最多的一年。在背负太多沉重与不公的同时,中国制造仍在顽强的成长。与黄鸣一个多小时的交谈,让我了解到中国制造背后艰辛的成长历程。
日本企业当初是在内外隔绝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在没有大规模的生产线和技术引进的情况下,完全凭借自己艰苦创新、艰苦奋斗发展起来。比较之下,中 国企业享受开放的环境可以说是一种幸运,但是反过来看,中国大规模引进带了的是技术的高度同质化以及激烈的竞争。企业为引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是却并未 获得最高端、最核心的技术,反而由于引进的同质化导致了惨烈的竞争,在这个过程中,一大批企业死去了,走过来的都是都是浴血奋战的战士。黄鸣感慨道:“引 进的永远不是最核心的,因此永远被人挤压,永远是红海。要改变这种困境,就要有自己的东西,就得艰苦、就得创新,就得跟别人不一样,这样才能有蓝海。”
对于蓝海,黄鸣有他自己的理解,他说:“蓝海是一种寂寞,蓝海是一种耐力,蓝海是一种坚强,蓝海一种风险,蓝海比谁到最后一个,一百个死了九十九个剩下你一个,你就是蓝海。”在黄鸣的带领下,皇明集团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艰苦的蓝海之路。
十几年走过别人几十年的路
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压力非常大,真正的利润水平很低,在全球开放的市场环境下与国际品牌竞争,惨烈的竞争之后就要成本胜出,这就需要不停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
然而,做太阳能产业比做其他产业更辛苦。因为他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技术可以引进,没有标准可以遵循,一切都是摸着势头过河。家电、汽车、软 件业务、硬件业务、计算机、IT等行业的运作模式,虽然有很多创新,但是毕竟跟世界同步,但是太阳能外面是一片荒芜,没有工业体系、没有设备、没有工装、 没有标准,什么都没有,一切都是在荒漠上。
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今年9月皇明集团发布了全球首条太阳能真空管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条全自动生产线,宣告着整个太阳能行业从 此进入了规模化工业生产发展阶段。这是让人振奋人心的大事,但是在这背后有着皇明人十几年艰辛的故事。从软硬件制造,到实验室的产品、技术、模具、工艺、 工装、设备,包括软件、电子控制系统,一系列都是皇明人自己做的。然而比辛苦更难以忍受的是各方的质疑。在很多人看来,黄鸣走的每一步都是险棋、狂棋,从 公司外部到公司内部的管理层,都有人在怀疑,走的路对不对?投入这么大能不能成功?这些声音从没有间断过。对此,黄鸣表示理解,他说:“不怪大家怀疑,一 投几个亿,十几个亿,大家根本看不到希望,因为没有参照,大家最怕没有参照了”。
黄鸣依旧坚持,而每一次黄鸣的成功,都让人们大跌眼镜。黄鸣说:“我并非盲目的坚持,我走的也并非险棋。太阳能产业没模式、没路径,是没错,但是汽车有没有?空调、冰箱有没有?彩电有没有?有啊,我走它的路就行了。”
“说实在的,在刚刚下海的时候我就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因为我是研究员,做石油设备的研究,我知道我的石油设备产业为什么能够成功,虽然没有考 察过,但是我参与过很多设备的引进,知道他们的发展史,我有意的研究他们的发展史。刚下海之前就参观过很多的家电厂,都是引进的设备,我研究了海尔当初引 进那套设备,包括 SOP、标准作业程序、自动生产线等等我都研究过,所以我心里很清楚,虽然我的设备和技术跟他都不一样,但是道理是一样的,路径是一样的,他们能成功为什 么我们不能?只不过他是几十年、上百年的历程,我要把它浓缩,浓缩成12年,应该说某种程度上太阳能大框架跟家电、跟空调、跟汽车差不多了,这是我们非常 自豪的,我们十几年走过他们几十年的路。为什么这么走?因为这是捷径。”
谁说太阳能不能登“大雅之堂”
95年的时候,在整个社会还没人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时候,黄鸣就喊出了“为了子孙的蓝天白云”的口号。
96年黄鸣又喊出“谁说太阳能不登大雅之堂,我们敢和名牌家电同台竞争”他将在仓库里锁了几年的几百台手工产品拆掉。没有像张瑞敏那样用锤子把 冰箱砸烂,黄鸣舍不得,但是他知道这种简陋的手工产品必须改良,于是他把它们拆开来卖了废铁和废塑料。从此,皇明的产品告别手工化,开始走向机械化生产。 皇明的产品也不再出现在水暖电里与暖气炉为伍,而是出现在干净整洁带有科普气息的皇明专营店中。
2000年的时候迫于成本提高的压力,皇明的热水器价格提高了一倍,但是一直坚持品质和售后服务,皇明得到了市场的信赖,虽然价格提高,但性能 和品质也在大幅提高。因此销量也提高了十几倍。黄鸣的原则是,热水器不同于普通产品,一定要保证安全和好用,严格把好质量关,绝不能为了价格优势,而偷工 减料。 “实际我很清楚老百姓要什么,不是价格,一堆破烂货白给他也不要,好东西他觉得值。我们虽然价格不断的翻番,但是性能不断的提升,性价格比是提高的。”黄 鸣如是说。值得欣慰的是,每一次价格的提高,销量都有更大幅度的提高。
黄鸣追求的是产品节能回收期的不断的缩短,以及在外观、性能、服务上的不断提高。这是黄鸣走出的一条属于自己的中国制造的道路。皇明集团,也给全世界太阳能可再生能源产业树立了一个样板,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制造业的希望。
黄鸣经常到国外去介绍皇明太阳能的产业化、工业化、商业化的模式,这也让他拥有了一批粉丝,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粉丝。每次黄鸣发表完演讲,常常有一些黑人、印度人递上名片,表明他们对皇明国际化的信心,并邀请他去讲课。
在国际化问题上黄鸣认为:中国的产品走出去,不能靠价格低廉、不能建立在环境损害的基础上,不能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应该是带着自己的品牌、带着自己的技术、带着自己的文化、带着自己的产业特色。而在国际化之前,首页要练好内功,做好国内市场。
然而市场留给黄鸣的时间很紧迫。几十年前,不管是汽车还是家电,在产品性能、功能、稳定性、服务、商业网络、终端网络方面都比较低,那时的消费 者也不懂得知情权和索赔权,如今经历过很多安全事件,消费者的维权能力大大提高。这时候尽管行业刚刚起步,也要不断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黄鸣给了个形象的说法:“汽车都已经4S、5S了,太阳能只有1S,那是不行的。”
然而比起其他行业,太阳能的工业水平、制造水平,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家电当中最复杂的就是空调,他的复杂性就在于在墙上穿一个孔,在建筑的外 面挂一个支架。但是太阳能热水器,除了安装、加固,从抗自然条件,包括抗风吹、抗雨淋、抗日晒、甚至抗酸雨腐蚀等方面的要求都比空调高得多。产品的质量品 质,安装的规范性和复杂性也要高很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结果都很严重,搞不好火烧联营、搞不好水淹七军,一单元,五六家房子都会跟着一起遭殃。保证 太阳能热水器安全好用,对技术和质量的要求并不简单。
和谐的商业链才能持久
考验不仅限于此,中国的制造业比国外的制造业承担了更多的东西。国外的分工很强,它在商业、安装体系、服务业,跟制造业一样强,甚至更加占主导 地位。而在中国,终端的安装、服务全部是制造业来承担。中国是商弱厂强,厂包揽了商的一切东西。而中国的商家很少思考如何加大商业终端服务的水平,从而减 轻制造业负担,反而把更多的心思用在挤压制造业的利润上,这是中国制造业最苦的一件事。中国的制造业受两头压榨,一头是老外,上游产业链资源、技术、设 备、工艺,一头是商业终端。
某国内大型连锁商曾要求皇明的产品降价,被黄鸣愤然拒绝,他说:“第一,决不降价,我的产品降价你会后悔。第二,我退出了以后,你在太阳能产品 上就没有影响力了,老百姓就不会到你那儿去,因为我是你的大客户。”当问他为何坚决不妥协时,他解释说:“我这样公然叫板,道理很简单,降价30%我们的 厂就要垮掉了,就没人提供服务了。如果降价我不垮是什么原因?那就是我偷工减料,这样的话,几年以后我一样会垮掉。”好在皇明的自营店和卖场各占半壁江 山,销售终端没有完全被卖场把握。
在黄鸣看来企业一定要有一个可持续的赢利模式,要有一个和谐的商业链、产业链。如果将整个产业比作是一个西瓜,如果没人去浇水、施肥,大家都去 抢它,就算抢了整个西瓜,也是又涩又酸的生瓜。反过来,如果大家都培土、浇地,把这些西瓜种大种熟,即使只切一小块也是甜的,这就是黄鸣的种西瓜理论。可 是在中国整个产业链还存在很多不和谐的地方,看到家电制造业被挤到这种程度,黄鸣感到很心痛。
用做卫星的精神做热水器
很多家电厂商先后的进入了太阳能产业,但是皇明走的这条制造之路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简单。现在十几家家电大品牌在太阳能领域的销售额总和只 是皇明的一个零头。拥有这样的成绩离不开皇明人对产品品质的不对提高,对技术的不端突破,对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满足,对商业模式的不断探索。
在产品质量方面,整个生产系统的运作遵循木桶原理,包括设备、工装、管理、厂房、物流,这其中任何一块板短了,都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为了把好质量关,皇明采取远远高于行业的质量标准。
国际上,太阳能热水器的制造标准是42簿,而皇明自己的标准是三百几十簿。国际上,把太阳能热水器当作科技产品看待,并不是当成工业品看待,这 就是使得国际标准仅仅是检验产品的性能和功能。而对于产品的寿命、性能衰减、水箱和部件抗腐蚀性等都没有要求,但是作为工业产品,这些必须考虑。为了消费 者能长期安全的使用产品,皇明拿出了做卫星的精神来做热水器。为此,集团建了16个实验室,塑料、橡胶,只要是产品上能用到的都要通过检验,电子元器件、 安全锁、阀门、管道、保温、电热,任何一个微小的环节都不放过,哪怕是一个线头。黄鸣说:“千万别小看那个线头,如果接不好,长期发热一烧,最后就会火烧 联营。”
但纵观整个太阳能产业,还显得杂乱无章。没有公认的行业标准,也没有技术上的强制认证,市场上的产品可谓鱼龙混杂。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企业有几 千家,但真正通过通过3C认证的没有几家。对于消费者来说,无法辨识,产品经常出现问题,消费者投诉屡见不鲜。但是黄鸣要求,皇明的热水器必须保证安全、 稳定、好用,要在阴天下雨也能洗澡,要在冬天里也能使用,即使在连续几天缺少辐射的情况下仍然能正常使用,这对产品的热性能、保温效能等都提出很高的要 求。
在成熟的产业,比如汽车、家电,整个产业链已经细分的很彻底,制造商不需要每一样都自己生产,完全可以采购到质量可以保证的部件。而在太阳能产业,从部件到成品,一切琐碎的环节都由厂商完成。否则质量就没有保证。
质量故事1:传感器
黄鸣讲了个传感器的例子。早期生产的太阳能传感器经常坏,因为在室外,常常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甚至还有雷击、静电。比如一块云从空中飘过, 对地产生的高电压很容易将传感器击穿,所以太阳能传感器要防静电。后来皇明找到了当时世界500强做传感器最有名的公司摩托罗拉和汉密尔。他们的产品的确 很高科技,刚开始使用都不错,但是两三年以后,因为高温、水垢传感器常常因为被堵上而坏掉,返修率一塌糊涂。最后对方说没办法解决,黄鸣只好自己摸索研发 生产。现在皇明集团使用的热钠传感器,是自己发明的。黄鸣骄傲的说:“我感觉比摩托摩拉强,我们现在的返修率很低很低,万分之一,或者几十万分之一。”
虽然很多时候技术创新是迫于形势,但是技术创新也给企业带来了长久的竞争力,虽然这个过程有些辛苦。在创新方面,黄鸣有一个理念。他说:“当我 们为一个问题困扰许久的时候,创新的机会就快到了,因为你困扰别人也困扰,你受到阻碍别人也受到阻碍。蓝海是什么?海蓝就是最困难的东西你突破了,你就得 到了蓝海。”
别小看传感器,一个小小的传感器坏了,后果有时会很严重。有时候传感器自动上水,自动关电,如果控制不了传感器,到时候往外漾水,在东北会造成大冰佗子,把房子压塌,甚至把楼下的汽车砸坏,把人砸伤。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皇明从上游到下游都要自己搞,黄鸣自己也感觉体系过于臃肿,但这就是中国制造的无奈,至少是在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如此。
这期间还涉及利益博弈,比如电加热,一个电加热好的要60块钱,不好的十几块钱,如果厂家以次充好,中间就可以赚很多。马克思说过,如果有了这 种几倍的高额利润,人就什么都可以干得出来。而这种以次充好在某些检测人员那里往往能安全通过。某些质检员如果家里换了电话号码,第一时间知道的往往不是 单位,而是供应商。但是这种产品出了问题,最后埋单的还是生产厂商。因为这类事,黄鸣曾经和某些经销商翻脸。
质量故事2:阀门
再比如阀门,皇明要求阀门的使用寿命不低于七八年,集团有一个超大的阀门实验室,阀门开合几十万次,检验抗高压、低压、高温、低温性能。这样的 阀门要16元一个,而街边随便买到的可能只有3元钱,表面看着没什么差异,但是这种廉价货,铜是杂铜,铜里面不仅有杂志,还含有铅,如果铅超标,在饮用水 中对人危害是很大的。但是在利益面前,经销商会以次充好,一亿的销售额下来就会多挣几千万,可是这样就把品牌害了。
后来皇明集团采取强制检测措施,亲自把关,甚至强制性要求使用某一品牌的阀门,厂商矛盾极具恶化,有人和黄鸣争论、有人骂皇明是“黑心贼“,甚至有人威胁黄鸣,但在质量问题上黄鸣决不让步。
为这,黄鸣也拍起了桌子,他说:“我跟一些人就是不同戴天,为什么不同戴天?我的天是谁?我的天是消费者,他们的利益就是我的天,他们的满意就 是我的天。我把名字都卖了,上千万消费者,一人一口唾沫就把我淹死,我还有什么活路啊。我要是质量上出了问题,最后会既倾家荡产,又身败名裂,可是你们 呢?你们不要说跟我干了多少年,不要说为皇明卖了多少年力,你们就是为了自己干,就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为了当地自己的社会关系、父老乡亲也行,可是你们根 本不顾,卖一年算一年,捞一年算一年。你们的天是什么?你们的天是既得利益、短期利益,赚一点蝇头小利,不顾伤天害理,最后怎么样?你们干完了赚了一把钱 拍拍屁股一扔,全是厂家的事,我向谁诉苦去,你少来,少跟我套近乎,我和你们不同戴天。”
这些年皇明集团为过去的错误没少埋单,以前一年要埋单一百多万,虽然有些错误是经销商范的。因此,没有人比黄鸣更了解质量的重要性,企业要立的住,首先把好产品的质量关。
质量故事3:太阳能
除了生产太阳能热水器,皇明集团也生产太阳能的光电、太阳能的采暖、制冷等产品,皇明走的是相关多元化道路,黄鸣说:“现在我们成了设备制造商,将来我们还可以出口设备,就像海尔买力泊海尔的生产线、阿里斯顿的生产线一样。”
太阳能领域很多东西都有可挖掘的潜力,但是推广起来确实很有难度。黄鸣举了一个太阳能灯的例子。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在工程采购方面,不看品质,只 看价格,这让黄鸣很气愤,也很无奈。如果综合考虑品质、功能和价格,皇明的产品无疑最有优势,但是地方政府不这么考虑。有时候是愚昧的只看价格;有时候是 基于内部经济关系直接指定供应厂家,如直接指定控制仪、传感器和灯具的生产厂家;有时为了商业利益暗箱操作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比如直接指定质量根本不过关 的产品,如果黄鸣要承接项目,就必须采购这个厂家的产品。这种胡来的做法使得黄鸣几次愤然退出竞标。黄鸣并不介意丢几个工程,他知道干太阳能不能着急,但 是他着急的是,一旦出了问题,最后来收拾残局的还是自己。而那时,地方政府已经花了很多钱,预算已经不再够用。这种事情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为此黄鸣很苦 恼,对于政府采购黄鸣是又爱又恨又很无奈。
找到理想与消费者利益的契合点
为了太阳能黄鸣奔波了大半辈子,如今他已经拥有了名誉、地位和金钱。当问他,有没有想过放下一切,享受生活,他摇了摇头。他说:“很多人羡慕企 业家的生活,但是这些人并不知道,真正的企业家的生活是什么。他们的情怀、他们的胸怀、他们的感情、他们希望是什么。信息的不对称让整个社会对于企业家群 体产生很多误解。我想我能代表很多很多的企业家,我们真正的需求不再是什么名望、光环和财富,这些仅仅是个人的东西,没有意思。继续苦奔都是出于一种理 想,一种使命感,这是企业家精神的体现。”
谈到企业的发展,黄鸣说:“企业的发展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能为上市而上市,为占有率而占有率,为做大而做大,为国际化而国际化。做企业为什 么?做企业不是为了国际化,做企业不是为了做大,也不是为了做强,也不是为了商业,做企业真正的是把一个人的理想、一群人的理想和国家的利益、和消费者的 利益结合在一起,找契合点。”
黄鸣认为,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社会的需要、消费者的需求和各方利益的和谐发展。论语上教导人要“吾日三省吾身”,企业家也要经常反思:“你投 资了,你想发展、你想赚钱,不错,但是这个社会需要你吗?消费者满意你吗?能不能持续的满意你呢?你的生产链的运营是不是能够保证各方利益?是不是能够不 侵害环境?是不是能够不侵害别人的利益,不侵害国家、社会的安定?”黄鸣认为,这些就是企业家最基本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并非是简单的捐赠,并非是做慈善 事业,这些做好了,再去考虑公益慈善,否则,就会变成作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