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汽车自主品牌三大“中国制造”难题
“自主品牌该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车展期间,在搜狐举办的中国汽车从“制造”到“创造”高峰论坛上,与会人员就自主车企如何破解技术、品牌、资本三大难题,如何做好战略转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
”
在2008年北京国 际汽车展上,自主品牌大放异彩,无论规模、数量,还是技术,都让人们眼前一亮。不可否认,自主品牌近几年在研发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可以从车展上各类令 人“眼花缭乱”的车型中看出。但来自车展外的消息却不容乐观。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协会和大众汽车集团共同发布的2008年 中国汽车产业报告显示,我国汽车国际竞争力水平尚不及国际水平的一半,其中环境竞争力为51.13,产业组织竞争力为43.5,产业创新竞争力为 38.68。
自主品牌该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车展期间,在搜狐举办的中国汽车从“制造”到“创造”高峰论坛上,与会人员就自主车企如何破解技术、品牌、 资本三大难题,如何做好战略转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他们认为,自主品牌要以良好的口碑赢得市场,逐渐树立起差异化的品牌形象。
全方位竞争提前到来
在论坛上,自主品牌厂家代表纷纷表示,“自主品牌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奇瑞汽车副总经理李峰说,过去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之间那种“井水不犯河水 ”的时代过去了,现在开始互相渗透,一方面合资品牌开始推出更便宜的产品,另一方面,自主品牌也开始向中高端市场发起冲击。可以说,国内外品牌的全方位竞 争提前到来了。
记者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了解到,今年第一季度多数自主品牌企业在市场上的业绩都有所下降,有些自主品牌甚至全部依靠海外市场支撑销量。数据显 示,62家乘用车企业今年第一季度销量累计增长20.41%,但自主品牌的销量增速基本都低于这个平均值。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中低端车领域,尤其是在小 型车市场,跨国汽车巨头纷纷将旗下小型车投放到中国市场,对于受合资品牌产品下探影响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来讲,竞争压力不言而喻。下半年,还有多款中低端 车闪亮登场,其中不乏广州丰田雅力士这样的“重磅炸弹”。“自主品牌应该立足低端,瞄准中端,暂时放弃高端。”针对不少自主品牌希望直接从中高端产品切入市场的行为,发改委经研室主任王小广并不赞同:“很多企业,包括东风、上汽都讲要从中高端切入,我看希望不大。”他认为,中国企业还是要一步一步地从低到高走,将中低档做得精、做得好,不然不容易成功。
跳出价格战打造核心竞争力
自主品牌在低端市场受到的围攻,足以证明以低价取胜的发展模式已经遇到了困难,自主品牌必须靠提升技术含量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专家认为,对于自 主品牌来说,最迫切的事情是要练好“内功”。这个内功是全方位的,包括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再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靠一两个单一优势打天下。
汽车评论员钟师谈到,回顾一下近10年中国汽车走过的道路。一开始我们的自主品牌先是向需求比较旺盛的市场能提供车辆,当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用比较低廉的价格提供合适的产品,但是这个过程很快过去了。如今面临的技术标准、准入标准越来越高,将来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要升级。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王自亮则根据自身企业为例,指出提升竞争力的必要性。他表示,吉利从造车到现在,在价格竞争上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效。但是发展 到今天,如果继续在价格的问题上围着人家打转,肯定是不行的,而且会在发展道路上碰到这样那样的障碍,所以吉利提出了战略转型,要进行技术、质量、品质、 品牌、国际化路线的调整,进行一次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自主品牌缺少文化价值观
在本届北京车展上,自主品牌在车身平台的设计、车辆安全技术,甚至在以往没有技术基础的车辆电子控制系统上都已经开始逐步掌握核心技术,但汽车 评论员钟师认为,虽然我们的技术平台已经慢慢向合资企业靠拢,产品层面学得很快,制造层面也学得很快,但是在自己文化价值建设上面与合资企业相比还有差 距。
著名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则表示,品牌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是简单的技术、营销问题,而已经上升到文化层面,“品牌的文化实际上就是怎么通过技术、价格以外的东西打动人。”
“一开始自主品牌用比较低廉的价格提供合适的产品,但是这个过程很快过去了。”钟师发现,有时候用户愿意花更多的钱买某企业的产品,更多是由于感情纽带或者价值观的认同。但“在这方面,中国汽车面临很大的困难。”
不过,对于自主品牌的发展前景,钟师依旧乐观,“中国汽车在中国的主战场如果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的爱好、习惯,或者能够创造很多特有的跨国公司不能创造的东西,它的成长空间会更大。”
以节能环保为突破口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晓华表示,摆在我们国家、特别是汽车生产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创造能力。他建议以节 能和环保发动机技术为突破口,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创造能力。他的观点引起了与会人士的共鸣。“中国汽车工业要想有自主品牌,就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中国 工程院院士陈清泉也认为,能源、环保、安全是汽车工业能否持续发展的三个关键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的汽车工业要进行两项革命。“一个是燃料的革命,从 现在的汽油、柴油发展到多元化的燃料,如天然气、乙醇等,其中电力是最好的替代方案。第二是驱动的革命,内燃机要继续改造,把燃效改造好,也要靠汽车电子 技术。”
对于发展新能源,我国汽车产业人士的共识是,研发以新能源为燃料的动力系统,需要更多汽车、电器领域的交流,也需要政策层面的支持。陈清泉呼吁 我国汽车产业和电器产业能够形成联盟。“我国要培养出一批能够懂电动汽车的人,希望搞汽车的人多学一点电机知识,搞电机的人学汽车知识,这样才能有自己的 核心技术。”
同时,他认为,发展新能源,如果政府没有主导作用,恐怕很难实现,因为这是一个新的东西。他建议国家的汽车部门要与中石化、中石油联盟,把节能标准通过立法做出来,对排放标准能够推出一些激励政策。
发改委经研室主任王小广进一步提出,我国应在政策上鼓励节能型、低排量、低耗能的汽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