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9, 2008

陕西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思路与对策

陕西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思路与对策

■ 曾昭宁 等
《现代企业》 2007年第2期

□ 《陕西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课题组
  陕西作为全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其主体是装备制造业。根据装备制造业工艺加工过程长、迂回生产方式明显、专业化协作要求高、产品协作配套范围广、中间产品交易量大、产业链条长、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集中度高等行业特点,最适合采取产业集群这一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因此,我省要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振兴陕西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是培育和壮大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一、陕西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思路
  
  1、在形成机制上,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内源性和外源性相融合。陕西在发展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必须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一方面,政府通过政策导向、环境建设、市场机制的完善、建立工业园区等引导作用,推动形成外源性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通过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企业集中,自发形成内源性的产业集群。内源性和外源性的产业集群的共同发展,才能振兴陕西装备制造业。
  2、在发展模式上,做强做大重工业型(含军民结合型)产业集群,同时突破高端,强化中场。陕西多数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都属于重工业型产业集群,即以安全保障类装备、成套类装备、通用类装备(即一般类装备)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因此,我们要通过培育重工业型(含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将其继续做强做大,成为陕西工业中的支柱产业。其中,军事装备是陕西装备制造业的一大特色,陕西装备制造业要在较短时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特别重视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把陕西军工优势转为经济强势。
  突破高端就是要充分利用陕西在装备制造业上的科技优势,集中力量培育和发展以高技术关键类设备为主的高科技创新型产业集群,力争在少数高技术领域的“点”上率先突破,实现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化、本土化、产业化、市场化。强化中场就是把发展中场产业置于重要地位,通过培育以中场产业为主的低成本扩张型的产业集群,形成一批“专、精、特”的中小型零部件和元器件生产企业和专业化基地。
  3、在发展途径上,由点到群,由块到群。由点到群就是由一个企业发展成为产业集群,有多种方式可以达到:一是通过关键性企业的衍生、裂变与被模仿而逐步形成集群;二是通过对国有大中型装备制造业企业进行改革和管理创新,主辅分离,形成产业集群;三是通过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中小企业聚集到核心企业周围,使孤立的核心企业逐步发展成为产业集群。
  4、在产业组织形式上,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同时提高中小企业的配套能力。由于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中龙头企业具有核心作用,我们在发展产业集群的时候,要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我们可通过兼并重组、招商的方式培育大型装备制造业集团,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也可通过将“大而全”的大企业集团进行拆分形成“哑铃型”结构做强龙头企业,培养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陕西在做强做大龙头企业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两种方式并举。
  5、在空间布局上,依托园区,合理规划。陕西必须尽快出台装备工业总体布局规划,提高项目布局和产业集群发展的科学性。在陕西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布局上,可以依托现有的各类园区,但是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整合优化,重视各园区产业定位不清、产业结构雷同化严重的问题,明确产业定位,各类工业园区都要朝专业化方向调整,使产业定位最终落到行业定位上,最好能细化到小行业乃至产品层次。
  6、在产业配套环境上,侧重专用基础设施、现代物流、中介机构和产业氛围等的培育建设。装备制造业内部各行业在基础设施方面有一些特殊要求,如特殊管道、线路、专用铁道、仓储等。地方政府或开发区管委会在规划建设装备制造业专业化园区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产业集群的具体要求进行专用基础设施的研究和规划,合理衔接公共基础设施、园区(项目)专用基础设施和生产辅助设施。
  产业集群发展离不开四通八达、快捷及时和成本低廉的物流体系。因此,陕西要加强交通运输建设,从而最大限度地克服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的限制;要建设各级存储配送平台,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联结陕西和全国的物流框架体系。
  产业集群内的中介机构在市场运行中起着政府和企业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提高产业集群绩效的关键因素。陕西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中介机构很欠缺,因此,为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自组织,政府要帮助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并制定行业规范。同时,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自组织体系。
  产业集群的形成需要一种产业氛围,因此陕西在发展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引导人们崇尚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敢于创新,同时政府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于规范市场行为,立法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个人等多方面力量,逐步建设信用体系,营造一个有利于产业集群形成的产业氛围。
  
  二、发展陕西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对策
  
  1、各级政府在寻找、判断和筛选产业集群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产业集聚的企业必须形成专业化分工体系才构成集群;完善的产业集群应是纵向拉长产业链、横向提高中小企业配套半径的密度及集群内的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产业集群应该以产品,至少以小行业为边界。


  2、正确处理装备制造业集团化与集群化之间的关系。陕西装备制造业的振兴,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继续引进大项目和通过兼并重组形成大企业集团,走集团化之路;另一方面,对臃肿的“大而全”的大企业进行拆分,同时培育民营中小企业的配套能力。产业组织政策应由“抓大放小”调整为“抓大不放小,大、中、小并重”,以市场化手段培育产业集群,走集群化道路。在操作中,对某一企业具体是拆分还是兼并重组,一定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决不可搞“一刀切”。
  3、省政府当前在培育装备产业集群中的作用。保护产权,包括有形产权和无形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成立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协调指导机构;尽快制定《陕西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规划》和《陕西省促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方案》;将产业政策细化到产业集群政策,包括装备集群行业结构政策、装备集群组织政策、装备集群技术政策、装备集群布局政策、装备集群招商引资政策、装备集群所有制结构政策、军民结合产业集群政策等,通过产业集群政策的集成化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设立《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重大装备集群的发展和重要产业链的缺失等。
  4、“十一五”期间重点抓装备工业布局规划的制订和实施。产业集群发展首先要明确行业定位,相应地,国家级、省级等大的开发区在二次创业中要考虑裂变为若干个专业化园区,形成“块状经济”的产业集群;中场产业更多地考虑配置在生产要素相对便宜的区县工业园区;尽快制订出台我省装备工业布局规划,并将其纳入我省“十一五”的专项规划,对装备工业存量的调整、搬迁,以及对招商引资中装备工业增量的项目摆放,都应按照规划,各就各位进入各自的专业化园区;同时立足于中长期发展,布局规划必须要有我省未来20年装备工业发展的预留空间;强化中观调控,立法布局规划,装备工业资源的整合配置要无条件地服务于总体布局规划,决不允许规划服从于招商的现象存在下去了;对条块分割,特别是块块分割的矛盾而影响的装备资源存量的调整,侧重从利益协调上整合。
  
  5、做强龙头企业,增强吸引配套企业的魅力。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到“十一五”末研发经费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使重点骨干装备类大中型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积极进行龙头企业的技改,扩大设备投资,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实施名牌战略,在巩固和提升现有名牌装备产品基础上,研制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的名牌产品;构建装备类国有资产的监管和运营体系,搞活装备类国有大中型龙头企业;进行龙头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全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转变经营机制,这对我省大型军工企业尤为重要;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实现企业组织由“橄榄型”向“哑铃型”转变;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等等。
  6、积极培育当地中小企业的配套能力,提高配套率。省及地市国资委认真摸清省内外配套状况,并列出清单,具体可成立一个装备制造业信息交流中心,把龙头企业的产品配套信息及时发布,引领配套企业,共同发展;要给予配套企业一些政策支持,如把现有的适用于骨干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顺延给为其配套协作的专业厂等;通过对企业实施流程再造,加强核心环节的制造,将非核心生产制造部分剥离出去,成为自己的配套厂家;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龙头企业主动培育一批配套企业,培植产业链和产品链;主要配套企业的发展应从初期给单一龙头企业配套逐渐过渡到给整个行业配套,最终较大面积地形成面向全行业的配套协作企业群。
  7、加快传统招商向集群式招商的转变。招商理念由过去侧重引进大项目为主的“招大商”向有利于引进培育产业集群转变,并将“集群式”招商理念渗透和融入整个招商引资工作中;在确定各开发区装备制造业各行业定位和布局的条件下,进行专业化招商,以促进装备增量资源向专业化园区聚集和集群的形成;调整各级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组织机构,在机构设置上由过去按地域设置调整为按功能和行业设置,最好细化到按小行业设置;在机构调整完成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招商引资人才队伍;在选择国内外装备大项目招商排序时,应首先考虑其产业关联度,同时还要注意后续性招商,将其配套的项目和企业陆续引进来;对配套能力较差和缺乏配套能力的开发区,可实行集群式“一揽子”招商,将龙头企业和主要配套企业“打捆”引进。
  8、在工业改革上的重点是扶持行业协会的成长。对体制内生成的政府主导型行业协会,要克服其政会不分,行政色彩浓厚的问题;体制外民间自发生成的行业协会是今后培育支持的重点,可以借鉴和学习温州的经验,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改变社团登记的双重审批制为备案制;应加快专门立法进程,制订出各有关行业协会的专门法律,管理上解决将行业协会混同于一般社团组织的作法,加强行业自律,严格规范操作程序,重点解决强制服务收费、收费标准偏高和收费混乱等问题;对行业协会不应征税并鼓励其经商办实业;由于产业集群一般以主导产品为主,因此仅有行业协会调控“面”太宽,还要将同业协会培育壮大起来,才能与以产品为核心的产业集群的调控相对接。
  9、优化装备产业集群成长的产业配套环境。尽快制定出台《关于优化产业配套环境的若干意见》,并将优化产业配套环境建设纳入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配套环境的优化包括:区别性地建设专业化园区的专用基础设施,并细化到开发区的规划中;专业化园区实施优惠政策吸引配套企业,例如可让配套搬迁企业先租后买;增强龙头企业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以吸引大量配套企业;在技术水平、更新设备、精加工能力、产品的技术含量、管理水平等方面提高民营中小企业的配套能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形成以西安为枢纽,以宝鸡、榆林、汉中、安康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加快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各类装备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由于营造产业配套环境的最大主体是政府,因此要提高行政效率,狠抓政策落实,建立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等。
  (执笔:曾昭宁、闫自全、林岚、王国英、夏光玉、路阳)
  

No comments: